在现代社会,饮酒文化盛行的同时,由此引发的肝脏疾病也日益增多。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炎作为两种常见的酒精相关肝病,其早期识别对于治疗至关重要。为此,我们特别邀请了资深肝病专家庄淑英医生,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两种疾病的日常表现及应对策略。
许多患者最初可能毫无察觉,因为轻度阶段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。但随着病情发展,一些细微变化开始显现:比如右上腹不适或隐痛,这种钝痛感通常在饭后加重;食欲减退伴随恶心感也是常见信号,尤其是看到油腻食物时更为明显;还有部分人会出现疲劳乏力的状况,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。体检时医生可能会发现肝脏肿大且质地柔软,B超检查可见肝内密集的光点分布。庄医生强调,此时若及时戒酒并调整生活方式,完全有可能实现逆转。
当发展到中重度阶段时,皮肤改变成为重要线索。患者面部可能出现蜘蛛痣——中心红点周围辐射状血丝的特殊血管扩张现象;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称为“肝掌”;爪甲苍白脆弱易断裂也提示营养吸收障碍。这些外在特征如同身体的报警器,提醒着我们需要关注肝脏健康。此外,约30%的患者会出现轻度黄疸,眼球巩膜微微泛黄,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。
相较于单纯的脂肪堆积,酒精性肝炎意味着更严重的损伤。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持续加重的疲乏感,这种疲惫不同于普通劳累,而是深入骨髓的倦怠。消化道症状也会加剧:频繁嗳气、反酸烧心,进食后腹胀明显;大便性状改变,可能出现陶土样便或脂肪泻。实验室检测显示转氨酶显著升高,特别是谷草转氨酶/谷丙转氨酶比值常大于2:1,这是区别于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特征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,如双手震颤影响精细动作、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。这是因为毒素通过血脑屏障干扰神经传导所致。严重病例还可能发生发热、寒战等全身反应,表明机体正在对抗严重的感染状态。此时若继续饮酒,极易迅速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。
庄淑英医生提醒,并非所有饮酒者的肝脏异常都源于酒精本身。有些患者同时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或其他病因,需要通过详细询问饮酒史、病毒标志物检测来明确主因。对于确诊患者而言,首要措施当然是严格戒断含酒精饮品,包括啤酒、葡萄酒等所谓“低度酒”。营养支持同样关键,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受损肝细胞修复,但需避免暴饮暴食加重代谢负担。
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趋势比单次数值更重要。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肝酶谱、胆红素水平和凝血功能。影像学检查方面,FibroScan能无创评估纤维化程度,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。值得注意的是,突然停止大量饮酒可能导致戒断综合征,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步减量。
通过庄医生的专业讲解我们认识到,从酒精性脂肪肝到肝炎的发展过程虽然缓慢却充满变数。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意识,当出现上述任何警示信号时都应及时就医排查。记住:肝脏的强大代偿能力既是保护屏障也是危险陷阱,等到出现腹水、呕血等失代偿表现时才就诊往往为时已晚。唯有早期干预、科学管理,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。